我省多個地級市最近召開“兩會”。連日來,關於各地未來一年的發展方向與工作重點,引起各界熱議。
  記者梳理廣州、佛山、惠州、中山、清遠等市《政府工作報告》和“兩會”議論熱點發現,“改革”成為最熱門的詞彙,在廣州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出現37次,在佛山出現49次,在惠州出現57次,在中山出現36次,在清遠出現35次。此外,深化行政體制改革、改善營商環境、實現均等化公共服務等,也成為以上城市共同的改革方向。
  相關學者認為,廣東省各地吹起“改革”清風,這既與中央精神相一致,更是各地真實的訴求。
  詞頻最高
  各地不約而同提“改革”
  廣州、佛山、惠州、中山、清遠等城市最近同時召開“兩會”,在以上五市的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,綜合來看,“改革”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。在一些地市,與改革相關的論述篇幅也大大超過了前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。
  以上五市領導在當地“兩會”的多種場合,均不斷重申改革對於地方發展的重要性。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就在當地“兩會”上直言,“不改革,惠州就沒有希望”。
  各地政府的工作思路,顯然緊貼省委省政府的指導思想。
  今年年初,省委書記胡春華強調,改革是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任務,是“今年的頭等大事”。而在今年的省“兩會”上,“改革”也成為貫穿始終的頭等關鍵詞。有統計顯示,自2011年以來,“改革”一詞的熱度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已居高不下,詞頻一直保持在70次上下。
  在網絡上,各地與改革相關的“兩會”議案,也引發了網友的積極討論。其中,關於行政審批制度改革、縮減“三公”消費、城市融合等熱門議題,得到了眾多網友的熱烈回應。網友“@桂青村”在評論某廣州政協委員的提案時說,“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勢在必行。政府放手,市場活躍,這是規律。”
 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徐湘林教授認為,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,不斷冒出的各種問題,只有通過改革才能真正觸動,在未來幾年,改革都將是各地討論的重大話題。
  省政府參事、省委黨校原副校長陳鴻宇則認為,各地發展不約而同地提“改革”,並將其視為未來的首要任務,這既是依照中央精神與省委意見,也是各地的迫切需求,各地都需要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來獲取新一輪發展動力。
  共同訴求
 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成重點
  縱觀五市的《政府工作報告》和“兩會”議論熱點,各地在未來的改革方向上呈現出一些共同的訴求。
 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,成為各地未來的一項改革重點。廣州提出,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,優化行政審批流程,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;中山提出,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,由鎮政府管理更為便利有效的審批事項一律下放。
  徐湘林說,我國從2000年就開始清理和取消行政審批事項的全國行動,但隨後又產生過一些反彈。在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過程中,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將是一個經常性的工作,它的目標是使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更合理,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。
  行政體制改革涉及到部門利益的調整與博弈,此次多地將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列為未來改革重點,或能凸顯各地改革的決心。
  廣州市長陳建華在當地“兩會”上直言,政府轉變職能不夠到位,一些工作人員履職能力、勤政廉政意識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。“我們務必引起高度重視,採取切實有效措施,認真加以解決。”在當地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,“服務”一詞出現了55次,高於“改革”。
  在地方改革目標中,常與“強化政府公共服務”相配套出現的是,“打造最優營商環境”。
  在珠三角城市,隨著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,如何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,為下一輪發展積攢動力,成為不少城市近年來面臨的難題。對此,廣、佛、惠、中等地給出一致的探索方向——不斷優化政府服務,打造最優營商環境。
  例如,佛山提出,用四年時間,率先建成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制度體系框架,成為全省市場準入最透明、資源配置最高效、企業運營成本最經濟、政府服務管理行為最規範的城市之一。中山的目標則定為“全國綜合營商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”。
  出現新詞
  “負面清單”首次寫入報告
  一些新詞首次出現在各地的施政綱要中。比如“負面清單”,這一詞彙首次寫入廣州、惠州和中山等市的《政府工作報告》。所謂“負面清單”,相當於投資領域的“黑名單”,列明瞭企業不能投資的領域和產業,除了清單上的禁區,其他行業、領域和經濟活動都許可。設立負面清單,是為了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、創造力,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領域。
  中山市長陳良賢在當地“兩會”上表示,將全面清理與改革不相適應的各類文件,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方式,非禁即入,消除民間投資、外商投資的隱形準入障礙。陳建華也表示,廣州今年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在投資領域探索設立負面清單,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。
  與“底線民生”第一次被寫入廣東省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一樣,一些地市也在“兩會”上著力闡述“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”的重要意義。
  佛山提出,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制,逐步推進異地務工人員基礎服務和基本保障“底線均等”。今年佛山《政府工作報告》首提“六個政府”,其中“民生政府”被擺在首位。
  在外來人口眾多的珠三角城市,與“底線民生”相關聯的改革是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。數以百萬計的外來人口,是否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務的覆蓋,能否分享城市高速發展的紅利,這關乎到改革的成敗和城鎮化的質量。
  中科院區域與城市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認為,要考慮如何將集聚在珠三角的勞動力有序地、穩妥地市民化。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,珠三角城市群可以先行先試,探索搞一個農民工市民化的試點區。
  此次地方“兩會”中,惠州就提出,通過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,破除區划行政壁壘,城鄉間、縣區間、不同群體間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不斷縮小。佛山也提出,深化戶籍制改革,完善積分入戶和高技能人才落戶政策,讓更多的異地務工人員成為“佛山人”。
  城市融合
  廣州加強城市輻射受積極回應
  在今年年初的省人代會上,省長朱小丹在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指出,“發揮廣州和深圳的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,優化珠三角各市功能定位和產業佈局,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發展質量。”
  在此次地方“兩會”中,廣州對此作出了“回應”,在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提出,“要發揮省會龍頭作用,加大與周邊城市的融合力度。”這是廣州近五年來的新提法。
  去年,廣州在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首次提出要加強與深圳的合作,並表示要落實廣佛同城化、廣佛肇經濟圈建設合作框架協議。今年則更進一步,提出加強與粵東西北地區的經濟合作,深化廣佛同城、廣佛肇經濟圈合作,加快推進廣清一體化進程。
  佛山對於廣州的主動融合表達了積極的態度。佛山市長劉悅倫在當地人代會閉幕前接受採訪時就表示,“把廣佛同城做得更熱乎些。”
  清遠市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更是“廣味”濃厚。在其報告中,有21處出現了“廣州”,報告的總起部分就提到,廣清合作發展的機制已經建立,廣清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。清遠還提出,要建立各縣(市、區)與廣州對應區(市)的對接幫扶機制、按照大廣州副中心城市的定位,編製交通、城市、產業佈局、生態建設、公共服務等廣清一體化發展規劃。
  按照清遠市的規劃,廣清一體化的交通紐帶“廣清城際軌道”也將在今年上半年全線鋪開一期工程建設。
  “無論是廣佛同城,還是廣清一體化,都是幾座城市的共同需求。廣州需要更廣闊的發展腹地,佛山和清遠也十分願意承受廣州的經濟輻射。”陳鴻宇說,此次廣州、佛山、清遠對於城市融合的積極態度,顯然意識到彼此之間有進一步合作的相互需求。
  南方日報記者 李書龍  (原標題:“改革”成各地“兩會”關鍵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t27htya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